導讀:進入網絡時代,官微已經不僅僅是黨群干群關系的聯系紐帶,更是政府形象和公信的展示窗口,如何保證官微不被“侵蝕”,值得各級黨員干部認真研究、深入探索。
12月26日,有南寧市民爆料,其在南寧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官方微信公眾號查詢小區各樓棟公共維修資金時,點擊查詢維修資金后再點擊“中心網站”試圖返回首頁,卻被跳轉至一個名為“重慶桑拿會所”的色情招嫖和賭博網站。對該網友所述,媒體記者于26日下午驗證發現屬實。(12月27日 澎湃新聞)
政府部門官微充斥著“有礙觀瞻”的不健康內容,令人震驚的同時,也必須清醒看到,類似問題并非初次曝光于媒體。以往就曾出現過一些長期不管理、不更新的官微被不法分子盜用濫用問題,都是在網友的監督下才被發現。
此次問題的發現也是如此,不過有別于以往的是,這次的“病根”不是因為沒人管,而是另有原因。據南寧市住房保障和房產管理局發布的《聲明》稱,單位在整合政務網站功能時,由于對一些停用域名未能及時撤銷、及時更換,被不法分子搶先注冊,導致公眾點擊相關鏈接時跳轉至一些不良網頁。
單純就互聯網的注冊規則來講,這種情形確有可能出現。這也給政府部門和公眾提了個醒,盡管信息安全防范技術在不斷提升、算法在不斷改進,但互聯網發展畢竟還有很長的路需要走、還有很多漏洞需要不斷填補,任何時候保持一份對互聯網信息、互聯網數據的警惕必不可少,否則就容易被“算計”。
對于政府部門而言,管好用好自己的官方發聲平臺應成為重要工作,要不定期對“兩微一端”運營情況進行檢查,發現問題及時處置,才能讓公眾放心。對于公眾而言,則更要提高防范意識,關注官方動態要通過正規渠道,如果有涉及切身利益的不妨事先電話咨詢,以防受騙。
不過,需要正視的是,警惕不代表排斥,不能因為出現過問題就走上“棄之不用”的“極端”,如何與時俱進,用更加先進的管理辦法經營好官微、讓官微發揮最大功效,才是各級黨員干部需要深入思考的問題。
竊以為,一方面,不妨培養一批“官微問診員”,可借助公職人員與第三方機構合力,不定期對官微“挑毛病”、找“BUG”,及時查找和彌補官微缺陷。另一方面,不妨建立一套官微域名保護機制,甚至可以如商標保護一般,對與官微形似神似的鏈接進行清除,讓官微運營更加安全。
在這里,濟南網站建設要提醒大家,進入網絡時代,官微已經不僅僅是黨群干群關系的聯系紐帶,更是政府形象和公信的展示窗口,如何保證官微不被“侵蝕”,值得各級黨員干部認真研究、深入探索。